大荔冬棗
首頁 合作社簡介 棗園基地 產品展示 冬棗知識 栽培技術 聯(lián)系我們
產品展示
冬棗栽培管理技術
一、園地選擇與規(guī)劃。

    冬棗雖然耐旱澇、耐瘠薄、抗鹽堿,對土壤適應性強,為了達到優(yōu)質豐產創(chuàng)高效的栽培目的,應選擇在深厚肥沃的微堿性沙土壤地上建園。冬棗的栽種方式以密植園為宜,便于集約化經營,獲得高效益。密度以每667平方米栽植55-111株為宜,株行距采用2-3米x3-4米。

    二、 定植建園。

    冬棗樹秋栽、春栽即可。秋栽于落葉后至 封冬前進行,春栽在土壤解凍后至發(fā)芽前進行。栽枝時,按規(guī)劃的株行距劃線定點,按1米見方的栽枝穴,將表土與心土分放,每穴施入優(yōu)質圈肥50公斤、磷酸二氨0.5公斤,與表土混勻。苗木選用嫁接后1-2年生的優(yōu)質壯苗,無病蟲害,根系發(fā)達,苗高120厘米以上,地徑1厘米以上,嫁接部位愈合良好。秋栽后,澆透水,冬前培20-30厘米高的土堆,將幼樹清干定干,給樹干綁草把,預防野兔啃樹皮,到春季扒去土堆,樹盤覆蓋地膜;春栽后,澆透水,樹盤覆蓋地膜,將幼樹清干定干。

    三、 土、肥、水管理。

    管理。 定植前將土地整平,栽植后中耕松土,進行全園覆草,覆蓋20厘米厚的麥草,保持土壤濕度,調節(jié)土壤溫度。施肥。 每年采收后開溝施入基肥,每株施有機肥50-100公斤,加入多元素果樹專用肥1-2公斤。追肥每年進行三次,4月上旬萌芽前,每株追施尿素0.5-1.0公斤或磷酸二氨0.3-0.7公斤;6月上旬追坐果肥,每株追尿素0.5-1.0公斤;8月上旬追果實膨大肥,每株追人糞尿15-25公斤,并加入多元素果樹專用肥 0.5-1.5公斤,追肥采用多穴或開溝施入,深度10-15厘米,施肥量按樹體大小和結果多少而定。葉面噴肥,5-7月份,每隔15天左右,噴一次0.3-0.4%尿素或光和微肥,6月上中旬開花坐果期各噴一次0.3%尿素和0.2%硼砂混合液,8-9月份噴0.3%磷酸二氫鉀3-4次。棗果采收后立即噴一次0.5-1%尿素,能有效的延緩葉片衰老,提高光合能力,有利于營養(yǎng)積累。灌水與排水。全年要抓住三次關鍵水,即萌芽水,花前水、幼果膨大水,以澆透為宜。雨季積水時,急時排水防澇。

    四、 及時防治病蟲害。

    棗樹發(fā)芽前, 全樹噴一次5度石硫合劑,消滅越冬病蟲,5月上、中、下旬各噴1次菊脂類農藥3000倍加入50%久效磷1500倍或50%“1605”1500倍,防治棗步曲、棗癭蚊、棗粘蟲、盲蝽象、葉壁虱、大灰象蟲甲等害蟲。6-8月份噴1-2次15%掃螨凈2500倍或73%克螨特1000倍,防治葉螨類。6月中旬棗樹開甲后7-8天,用常用殺蟲劑常規(guī)用量,6月下旬開始噴第一次殺菌劑防治棗銹病、輪紋病、炭疽病等,用75%百菌清600倍或70%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0%多菌靈600倍,至9月份每隔10-15天噴一次,從7月下旬開始加噴農用鏈霉素100-140國際單位/毫升,防治棗縮果病,每隔8-10天噴一次,連噴4-5次。6-8月分根據日本龜蠟蚧、盲椿象、棗粘蟲、棗癭蚊等蟲害的發(fā)生情況,用菊脂類農藥3000倍與50%久效磷1500倍或40%水胺硫磷2000倍進行防治。

    五、 整形修剪

    1.冬棗枝芽特點。冬棗樹有主芽、副芽、不定芽三種。主芽位于發(fā)育枝(棗頭)頂端和側生葉腋中,以及結果母枝(棗股)頂端發(fā)育枝頂端的主芽,生命活力比較旺盛。副芽位于主芽的側上方。著生育發(fā)育枝中上部的副芽萌發(fā)生成結果基枝(二次枝),著生育發(fā)育枝下部或結果基枝、結果母枝上的副芽萌發(fā)抽生結果枝(棗吊)。不定芽:即萌發(fā)的部位和時間不確定,一般在主干,主枝的機械傷口處,由射線薄壁細胞發(fā)育而成,它可萌發(fā)成新的棗頭。不定芽在更新修剪中起著重要作用。冬棗主芽的作用就是萌發(fā)棗頭,形成樹體骨架或結果枝組。整形修剪就是刺激 主芽萌發(fā),培養(yǎng)成骨干枝和結果枝組。

    2.幼樹整形。冬棗樹是強喜光樹種,幼樹整形修剪應根據不同的密度,采用不同的樹形。每667平方米栽植55株左右的采用小冠疏層形;每667平方米栽植80株左右的采用紡錘形;每667平方米栽植100株左右的采用兩主枝開心形;行距在8米以上的稀植采用主干疏層形。密植冬棗定干高度60厘米左右,稀植冬棗樹定干1米左右,根據各樹形的不同結構,采用剪除頂梢,疏除二次枝或將二次枝截留1~2節(jié)的方法,在需要培養(yǎng)骨干枝和結果枝組的地方,刺激二次枝基部或二次枝節(jié)上的主芽萌發(fā)棗頭,培養(yǎng)成骨干枝或結果枝組。

    3.結果期樹的剪修。結果期冬棗樹的修剪任務是:保持良好的樹形結構,使枝量分布均勻,樹冠內光照良好,不斷培養(yǎng)更新結果枝組和骨干枝,維持健壯的生長勢和較長的結果年限。為達到此目的,要及時疏除徒長枝、競爭枝、交叉枝、過密枝、細弱枝和病蟲枝,回縮下垂枝,對骨干枝上抽生的一、二年頭生棗,根據空間大小,留3~5個二次枝短截培養(yǎng)成結果枝組。骨干枝延長頭下垂衰弱時,進行回縮,用背上枝換頭,使其保持60-70度。 

    4.夏季修剪。 冬棗樹生長旺盛,整形修剪要冬剪與夏剪相結合,應以夏剪為主,以利于早成形,優(yōu)質豐產。夏季修剪的主要方法是:

    (1)棗頭摘心。5~8月份在新生棗頭尚未木質化時,保留3-5個二次枝,摘除頂梢,抑制加長生長。花期棗頭摘心可提高坐果率,促進幼果生長;骨干枝延長頭在適當長度(50-60)厘米摘心,可促生分枝和加粗生長,增加骨干枝的尖削度,增加負載量。

    (2)抹芽。生長季節(jié)及時抹除骨干枝和樹干上萌生的無用棗頭,以利于節(jié)約營養(yǎng),防止擾亂樹形,影響通風透光。

    (3)疏枝。對于密集處的棗頭和無利用價值的棗頭及時疏除。

    (4)拉枝。對著生方位和角度不當的枝,在生長季節(jié)趁綠枝柔軟,進行拉枝調整。

    (5)除萌。對樹干周圍地面上萌生的根蘗苗,不作繁殖用時及早清除。

    六、合理坐果,保果豐產。

    冬棗樹花期長,花量大,自然坐果率低,人為的促進合理坐果,對增加產量和提高棗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。促使"頭蓬花"坐"頭蓬果",達到每個結果枝坐果1個,就能豐產。

    1. 環(huán)割、環(huán)剝(開甲)。6月上旬,一般在“芒種”前后,全樹棗花開花30%左右時,進行環(huán)割,環(huán)剝。棗樹干周在20厘米以下的進行環(huán)割,第一次環(huán)割在"芒種"前后,每隔7天再割一次,連割3次,環(huán)割可對主干或主枝進行。干周在20厘米以上的樹進行主干環(huán)剝,寬度0.5-0.7mm。

    2. 摘頭摘心;ㄆ跅楊^摘心,抑制棗頭旺長,使養(yǎng)分較多地流向花部,可促進坐果。

    3. 改善田間小氣候。花期天氣干旱時,土壤含水量低,進行樹盤澆水,無水澆條件時,進行樹冠噴水,噴水時宜在17小時后進行,連噴3-4天,增加空氣濕度,改善田間小氣候,促進坐果。

    4. 棗園放蜂。在棗園內或棗園周圍放蜂,為棗花傳播花粉,使棗花充分受粉,促進坐果。

    5. 拉枝開角。對于生長較直立的枝,進行拉枝,使角度達70度以上。緩和生長勢,促進坐果。

    6. 噴赤霉素和微量元素。在初花期噴一次赤霉素,花期至幼果噴0.3%硼砂、0.3%硫酸鋅和硫酸亞鐵1-2次,促進坐果。

    7. 疏果。在生理落后,對于坐果較密的樹進行疏果,達到旺樹每個棗吊留1個果,弱樹2-3個棗吊留1個果。

    七、適時采收、貯存保鮮。

    1. 適時采收。冬棗的成熟過程分為白熟期,脆熟期和晚熟期3個階段,以脆熟期(10月5日左右)采收為宜,此時棗果顏色鮮艷,果汁多,風味好。冬棗成熟期不僅一致,要分期采收。采收時小心用手采摘,且地面上鋪好雜草等細軟物品,以防落地摔裂。采摘的棗果要用紙箱盛放,避免棗果受傷。

    2. 貯存保鮮。冬棗保鮮期短,常溫下不僅能保鮮6-7天,超期則變成漿果。為延長市場供應期,提高經濟效益,需要進行冬棗貯存保鮮 ,采用地下窖貯存,溫度控制在16度以下,將冬棗用pvc塑料袋包裝或直接埋入濕沙中,在窖內可貯存30天左右,恒溫庫貯存,將冬棗用0.03mmPVC塑料袋包裝后,放置于恒溫庫中,溫度控制0-1攝氏度,可貯存60天左右;氣調庫貯存,在適宜的溫度、適宜的氣體成份中,貯存冬棗,保鮮期有望達到春節(jié)前后。  

相關熱詞搜索:栽培管理 冬棗 技術

上一篇:大荔冬棗
下一篇:大荔冬棗口味天下第一的原因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