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荔冬棗
首頁 合作社簡介 棗園基地 產品展示 冬棗知識 栽培技術 聯(lián)系我們
產品展示
大荔冬棗好吃,咬一口嘎嘣脆!
 10月8日下午5時許,記者來到被國家林業(yè)局命名為“中國棗鄉(xiāng)”的大荔縣采訪,這里從山東引進的梨棗改良而成的大荔冬棗聞名全國。

  農家院里男男女女裝棗忙

  在大荔縣安仁鎮(zhèn)小荀村,本來不太寬闊的道路旁,停滿了滿載果箱的貨車和機動三輪車。街道兩邊的農宅里,家家戶戶門口都堆放著一堆堆、一箱箱的青棗,男男女女們進進出出地忙活著篩選和裝箱。

大荔冬棗

  在52歲的村民馬德校家,大廳西墻和北墻掛著“2010年度促農增收優(yōu)秀果業(yè)合作社”、“全國紅棗生產標準化示范點”等數(shù)十幅錦旗和獎牌;東邊墻下擺放著一架選棗機器。村里七八名婦女正在大廳內忙著分揀分裝鮮棗。走進大院內,院子中央碼著高高的一堆紙箱,箱子已貼封。

  馬德校正忙著接待來自浙江的客商,他雙手捧著幾顆綠中透紅的鮮棗,遞給客商周大海品嘗。周大海嘗后伸出大拇指,連稱:“沒問題!”

  有了商標冬棗價格從每斤6元賣到28元

  馬德校是安仁鎮(zhèn)大荔縣紅星冬棗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。他種植棗樹已有十多年的歷史。2008年,在大荔縣工商人員的幫扶下,他成功注冊了“大力紅星”商標,冬棗的價格一下子從每斤6元賣到了28元。“咱這全是沾了注冊商標的光。”老馬樂滋滋地說。

  嘗到甜頭的老馬并不滿足,他又成立了專業(yè)合作社,變小打小鬧為集團化作戰(zhàn)。目前,他的專業(yè)合作社已經有125名社員,入股資金20萬元,種植面積達1000畝,每畝平均收入2萬元。

  老馬介紹,自己家5口人,僅種冬棗一項年收入在10~12萬元。

  聽到老馬在介紹收入情況,正在忙著裝箱的一中年男子湊過來說,老馬已是聞名省內外的農民專家,經常應邀到各地講座和技術指導。“外地有人請他去當技術顧問,‘出場費’(年薪)二三十萬,老馬還拉麻(擺架子)哩。”

  馬德校遞給記者一張宣傳單,上邊有他編寫的順口溜《紅星冬棗甜又香》:“咱這絕對不是‘王婆賣瓜自賣自夸’,而是貨真價實的東西。”

  他介紹,紅星冬棗皮薄、肉嫩、面光、口感脆甜香、耐儲藏,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,被稱為“活維生素丸”、“百果之冠”。這種棗產量高,每畝達2500斤,上市比山東等地的果子早一個半月,在8月中下旬就能進入超市,深得南方客商喜歡。

  浙江商人周大海接過老馬的話說,前些年他在山東一帶做生意,后來又轉到陜西。他在大荔縣安仁這一帶已經做了6年生意。

  小荀村村主任馬京伍介紹,全村385戶1530人,土地面積2880畝,冬棗種植面積已達2600畝。如今在小荀村里,有一二百名來自浙江、江蘇、上海、北京、山東等地的客商“雞屁股等蛋”,還有人把棗往越南等國家賣。

  大荔模式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+農戶+商標

  大荔縣工商局局長周喜成告訴記者,外地客商之所以愿來大荔做生意,不僅僅是這里的冬棗質量好,還與全縣的專業(yè)合作社迅猛發(fā)展有關。因為專業(yè)合作社集約經營,規(guī)范化服務,客商與合作社做生意覺得可靠、放心。

  據了解,大荔縣工商部門緊緊圍繞品牌興社、商標富農工作,積極推行“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+農戶+商標”模式,扶持當?shù)靥厣r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目前,該縣合作社已發(fā)展到716戶,在全省各縣中名列第一。

  “來來來,甭光顧說話,嘗了后才知道我說的是真是假。”馬德校遞過來一把洗過的棗兒。

  記者拿起一顆棗,放到嘴里咬了一口,“咔嚓”一聲嘎嘣脆,甜滋滋,涼絲絲……

相關熱詞搜索:大荔冬棗 好吃

上一篇:冬棗這個名字的由來
下一篇:大棚冬棗栽培管理技術